
聽陶冬講說話,慢慢的極有條理,語調抑揚頓挫,論點有根有據。我不肯定陶冬是不是各大行的中國經濟學家中最準的一個,但起碼他說服了我相信他的邏輯!非常欣賞!

如果我講說話有陶博士咁叻我就去了做經濟師跟他爭飯食啦!所以如果讀我以下節錄時,你覺得有點不合情理,是應份的!小弟講得不好,請見諒見諒。

(PS:真人好似靚仔過上鏡!)
歐債危機
故事1:當年美國獨立戰爭後有13個地區政府,但戰後經濟一直都提不起勁。直至美國實行聯邦制,統一財政措施才轉好;當中包括了較富有的州 (如紐約) 「補貼」更貧窮的州。
—> 今天的歐盟做不到,所以還是翻不了身。但當你知道技術上已經破產的希臘,退休福利比德國還好時,又很明白為什麼德國一次又一次的拒絕「補貼」……
故事2:阿根廷每10年破產一次,冰島4年前債務纏身破產,但現在都已經重生,原因何在?因為它們可以 / 願意讓自己的貨幣貶值去捱!
—> 讓貨幣貶值30%去捱窮,比要政府在財政開支上 cut 30% 容易得多!
美元走勢
– 美國已經進入大選前的敏感時期,暫不會推 QE3。但大選過後還是會推的。
– 美元走勢是每7年一個中期升 / 跌浪,預料美元將由跌浪轉入中期升浪。刺激美元上升的可能因素有:
1) 外貿易差在減少,即「流出」的美金減少;在美金的「供應」減少之下,美元價值上升;
2) 最近已經掀起一輪將製造業回流美國的熱潮,刺激美國出口,貨幣價格上升。

中國經濟
– 內地銀行,每$100:
1) $20 放了在存款準備金;
2) $20 借給地方政府;
3) $20 入了信託基金;
4) $20 借予國企;
—> 只剩下 $20 是真正借出去經濟實體當中
– 坊間的經濟師,去年年底說GDP見底,今年年頭回升;今年年頭說見底,年中回升;現在說第二季見底,年尾回升!大家確實對GDP增長由8%往下移有了共識,但盈利預測卻未有。內地正再「盈利通縮期」:CPI是正數,但 profit margin 卻往下走!簡單說,當企業盈利漲不起來時,GDP也升不了!
– 打個比喻,中國經濟就像一部陷進了沙坑的車,大陸政府是司機,GDP增長是沙坑。不論司機如何踩油 (推行寬鬆措施),車輪都是走不出來!根據過去30年的經驗,只有結構性改革才有轉機,而內地通常都是要見到危機 (crisis) 才豁出去進行改革!

– Crisis 會是什麼?可能是房地產大跌?
如果將海南島所有的地皮住宅用現時市價全賣出去,得到的錢足以買一個島 — 一個叫 “Manhattan” 的島!雖然內地房價偏高,但現在是換屆前夕,不會有大的政策改變,所以樓市在行一個小陽春。換屆後預期會將貨幣供應正常化 (現在屬偏高),加上貿易順差減少及內地為應對QE3要收水,預期2015年會見到威力,內地房地產就可能會大跌。

亞洲和新興市場
– 亞洲的房地產價格普遍偏高,看 risk-reward,不值得買!要買的話,買美國或德國。
美國:樓價大跌幾年後已見吸引,有朋友在 Miami 買樓收10%租;
德國:樓市過去10年差不多無升過,經濟良好。還有,歐債危機最終有2個可能:
1) 歐元解體,德國要重用馬克。作為歐洲之中最強的經濟體,馬克定必大漲;
2) 歐元不死,就不會大貶值。
– 現在新興市場的情況有點似曾相識:
90年代日本進行日式QE,但印了的錢不投資在國內,投到東南亞去了。95年日資班師回朝,97年就見到亞洲金融風暴;
今日美國QE,不肯借錢予國內企業,熱錢流入新興市場。現在美國開始話要買美國貨,將工序搬回美國,如果資金開始班師回朝,新興市場會怎樣呢?
你話,咁樣點會只值$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