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內銀沽空319億 後市蒙陰霾
內銀股作為投資中國經濟頭號「替代品」,於外資沽空衝擊下自首當其衝。本港掛牌的9家內銀股,最新沽空淡倉高達319億元,較3月初急增逾一成,可見投資者對後市升跌仍半信半疑。
內銀股由去年9月起的半年,普遍累升逾四成。摩根大通3月中認為,銀行體系流動性趨緊,加上非銀行貸款的增長快速,都令政策變得更不明朗,更建議沽空內銀股。
民行淡倉達70億 平倉需18天
多隻內銀股的沽空,亦自3月開始急升。據證監會數據,中行(03988)於3月1日的沽空淡倉約31億元,至4月12日已急升至56.5億元(見表)。
民生銀行(01988,季績見A15版)的沽空淡倉,更逼近70億元,為各大內銀股之冠。若以該星期每日平均成交3.87億元計,共需要18個交易日才可將所有淡倉平盤。
「中國大淡友」、對冲基金經理Jim Chanos近日就指,愈來愈多企業藉「影子銀行」融資,中國的信貸制度已難以全面控貨幣流通。同時,他形容中國過往未曾出現信貸爆煲之說為「神話」,指出90年代後信貸大幅增長後,就試過逾四成銀行貸款變壞帳,而銀行目前的資本充足率,並未足以應付潛在損失。
不過,內銀股沽空淡倉高企,亦可成為股價挾升動力。以工行(01398)為例,1月初的沽空淡倉高達71.96億元,其後市場對中國經濟信心增強開始平淡倉,工行股價兩星期內反彈約2.6%,2月初其沽空金額亦於回落至不足50億元。
事實上,投資者會因為整體大市前景未明,而以沽空作部署對冲,以減低大跌市發生時的損失。若市場氣氛轉向,投資者把淡倉平盤,反而更易令股價挾升。
撰文:張沛恆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a39d3886-30ba-4fac-b100-59be2a03ae66-278418?section=001)
我見到這篇新聞後,不是被嚇破膽,而是流晒口水!民行的沽空盤竟然已經累積了這麼多!相等於18天的成交,試問街上還有多少貨可以借於大鱷們沽多一把?相反,當民行股價被挾上時,有「18天」的沽空盤爭相走避,到時就精彩啦~~~ 可能冚淡倉將個股價挾到你唔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