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雲端:13種跑贏恒指的方法
港股弱過藥煲,強積金今年又見紅,散戶只能以no eye see的取態來keep住平常心。不過現時樓又貴、息又低,難道連股票都不沾手?如果告訴你,有13種跑贏恒指的方法,心情會否好過一點?
現時全球最流行的股市指數,都是以市值來計算成份股比重的,以恒指為例,滙控(005)的市值較大,其佔恒指的比重亦較高,影響恒指的能力亦大。
不過,這種方法有潛在缺點,就是大價股會主導指數,相反細價股則瑟縮一角。再者,近期股價強勢的股份,比重亦會隨股價自動上升,相反,弱勢股則自動減磅,隱隱然有高追低沽的效果。
最近便有學者針對這弱點,研究會否有其他招數較市值加權更優勝。倫敦城的卡斯商學院(Cass Business School)三位學者,以1,000隻市值最大的美股於1968至2011年的回報數據作基礎,研究了13種另類指數計算方法,發現用這些方法編制的另類指數基金,全部跑贏傳統指數基金,有些甚至贏回報之餘,連風險都賺埋。
隨機抑或計數 表現皆標青
13招中包羅萬有,有些是化繁為簡,也有些是要求大量數據運算的。最搞笑莫過於隨機決定比重,相當於找一隻猩猩擲飛鏢,來決定成份股的比重,竟然同樣跑贏。亦有按股價波幅來決定比重的,波幅高的比重較高。
研究中最強的兩式,一為反璞歸真的相等權重指數,舉例恒指有50隻成份股,此法規定每隻佔指數比重一律為2%。另一強招則是用公司的財務數據如營業額、盈利、賬面值、股息及現金流的不同指標來計算權重,效果一樣又白又滑。
由於相等權重較簡單,我粗略以恒指來做實驗,假設三年前向每隻恒指成份股下同一注碼,則三年下來連同收息,其總回報為39%,果然跑贏期內盈富基金(2800)的總回報15.5%。想想這其實並不奇怪,因為期內恒指加入了不少強勢股,部份新貴升幅相當驚人,讓銀娛(027)、旺旺(151)與滙控、中移動(941)等並駕齊驅同台演出,前者的爆炸力當然會谷高回報。市值權重指數的不堪一擊,原來早為投資界利用作賣點,衍生出聰明啤打系數(Smart Beta)的概念。
啤打系數是投資組合回報相對大市指數的表現,聰明啤打的指數基金,則泛指不跟隨市值權重的另類指數基金。
耕開有人爭 實戰待考驗
《華爾街日報》最近引述基金公司貝萊德(BlackRock)的統計,指今年首5月,流向美股上市指數基金的新錢中,有43%鍾情聰明啤打指數基金,比去年全年的20%增加逾倍。雖然如此,聰明啤打基金管理的資產,仍只有1,420億美元,相對於傳統指數基金及主動基金仍只是小水滴。
我認為,這13招雖然都號稱可以跑贏股市指數,但畢竟未飽經市場考驗,在紙上看當然華麗,但在臨場實戰中是否有同樣發揮,可能完全是另一回事。
交易費用、流通量都可能令看似超強的一招變得破綻處處,再加上耕開有人爭的因素,當大量資金湧向同一套策略,再好的武功也會被睇穿睇透。
從另一角度看,當傳統指數基金仍然揮低逾半數主動型基金經理,而聰明啤打指數基金又以一山還有一山高的姿態,砌低傳統指數基金,基金經理要增值,面對的大山似乎越來越高了。
丘亦生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709/18327662)
我都認為現在的指數多是市值大、流通量大的股票會所佔成份較大,是執行上的需要。如果每日成交額都入五強的股票和每日成交量都一百大不入的股票都是佔相同比重的話,後者容乜易被人炒到上天?!
但作為老散,你又買得幾多?所以有興趣的可以考慮文章中所講的方法,平均買各隻成份股自製指數。當然,這樣子買的話交易成本就比買指數 ETF 貴得多啦!
BTW,成日都話「猩猩擲飛鏢都跑贏… 」有無人研究過猩猩是不是擲飛鏢跟買股票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