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out
  • Jailbreakplato
  • 抄雷曼的家

Plato @ Investment

~ Trying to make money out of all kinds of market condition

Plato @ Investment

Tag Archives: 丘亦生

尊嚴總算還在

02 Wednesday Oct 2013

Posted by Platoooooo in October 2013

≈ Leave a comment

Tags

阿里巴巴, 馬雲, 怡置系, 李小加, 丘亦生, 港交所

金融雲端:馬雲冇贏 香港冇輸

阿里巴巴放棄來港上市,擾攘了近兩個月的合夥人風波終於落幕,有人認為,港交所失去了一個大客,港股失去了一隻重磅藍籌,為了原則而勒緊肚皮,為了所剩無幾的那樽鹽,值得嗎?我想說,向巴巴說不,絕非覺得倒錢落海很有型,反而是在商言商的決定。阿里巴巴這一役,香港輸得起,何況長遠不會輸。
雖然今次阿里巴巴轉投紐約,表面上的理由,是跟港交所就合夥人安排的談判破裂,但據了解,港交所其實在最後關頭,仍希望作出挽留,提出了反建議:容許公司訂立合夥人制度,條件是要有到期日,及只能在馬雲角色不變下生效。儘管有關建議尚未獲證監會的正面意見,但起碼釋出善意,但馬雲一方,堅持合夥人不是過渡安排,不願妥協,於是拉倒。

赴美要求與風險更大

阿里巴巴轉去美國上市,不代表水到渠成,一樣要過關斬將,而且要接受更大的披露要求及法律風險,為了合夥人制度,馬雲可以去到幾盡?這個算盤只有他懂得打。我只知道,國家開發銀行近年不斷借錢予美國上市的中國民企,鼓勵他們私有化,阿里巴巴轉車去美國,似乎與這個方向不符。
失去了這隻重量級網股,意味香港有多大損失?一些專業費用賺少了是必然的,港股的市值及交投也有一定影響,港交所今年鐵定做不了全球集資第一,僅此而已。
說到這裏,很難不提香港證券史上企得最硬的一次,就是當年怡和系連番要求監管機構豁免他們遵守香港的上市規則及收購合併守則,更威脅如果爭取不遂,會撤去香港的上市地位。怡和系的大股東凱瑟克家族,當年也是以近一成股權以小控大,駕馭整個商業王國,因而特別擔心被以李嘉誠為首的華資財團狙擊,加上對中國政府的不信任,所以拚命爭取法規上的特權。
當年的怡和系,比今日的長和系,更加無孔不入,單單零售業務便有美心、惠康、萬寧、7-11、宜家傢俬、必勝客,酒店有文華,又是中環大地主,其他生意遍及貨櫃碼頭、投資銀行等,在港聘用員工數十萬。阿里巴巴轉去美國上市,失去怡和系,比失去阿里巴巴,衝擊大不知多少倍。
儘管如此,證監會當年仍夠膽說,豁免怡和會對本地公司不公平,經過一輪劍拔弩張的舌戰,怡和索性繞過證監會向港府施壓,但當時的港督彭定康拒絕干預證監會的決定,結果在94年3月,怡和系正式宣佈終止在港上市,轉向新加坡作第二上市。怡置系五家公司,怡和、怡策、牛奶國際、置地及文華東方相繼除牌。公佈當日,恒指一度急跌4%,相當於今日跌900點。

別為一單刁做壞個場

怡置系的離去,香港有多大損失,當然難以一一去數清楚,就好像問一個移民數年的人,這個決定的錯對一樣?不過多年後回望,答案可能是irrelevant。失去了數隻藍籌,但令更多公司守規矩,港股在全球投資者心中的信譽更牢固。
今次不為阿里開綠燈,港人並非有生意不做,為說不而說不,只是不想為個別一單刁而做壞個場,不為眼前的利益而犧牲長期的利益,這是商業考慮,豈不也是馬雲希望透過合夥人制度達到的目標。

丘亦生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927/18440359)

馬雲

自從回歸後,香港不斷被慢性「內地化」。以前的香港,遇上阿里巴巴這種強人所難,一定不會退讓。但今日的香港,見識過煲呔曾、湯顯明、還有其他數之不盡、鑊鑊新鮮鑊鑊甘的事件,一次又一次衝擊香港法治精神,不禁會想今日的香港是不是有錢賺 (貪) 就勝於一齊呢?

加上李小加上場後擺明將港交所當做一間 investment bank 的管理手法 — 有錢賺的事情點解唔做?真的令大眾很懷疑,這次會否為了阿里巴巴又開一個先例。

李小加

還好,港交所的尊嚴總算還在!希望香港不同的人和事都會繼續捍衛著代表著香港精神的一份尊嚴!

Please come and like my Facebook Page if you find my blog interesting: https://www.facebook.com/jailbreakplato

一年升54倍的股票

07 Wednesday Aug 2013

Posted by Platoooooo in August 2013

≈ Leave a comment

Tags

3785.T, Gungho Online Entertainment, Puzzle& Dragons, 丘亦生

金融雲端:百億轉珠遊戲

昨日傳媒熱捧一對80後兄弟,因為半年前推出手機遊戲「神魔之塔」,被全球下載達500萬次,成功賺取第一桶金,不過他們也承認,遊戲的構思其實取材自日本的Puzzle& Dragons,而開發這遊戲的Gungho Online Entertainment,過去一年股價爆升54倍,收入比大熱遊戲Candy Crush Saga更犀飛利,背後也有一對傳奇兄弟——孫氏兄弟。
Puzzle& Dragons是糅合轉珠與角色扮演冒險的手機遊戲,去年2月推出後,瞬即在日本大熱,累積玩家人數逾1,600萬人。遊戲知名度雖不及Candy Crush,但屈機處在於不斷引你購買秘技,而日本人對於付費來升呢又相當疏爽,故此其收入更勝Candy Crush,首季日均收入340萬美元,市場估計今年收入更會升逾六倍至19.5億美元。

轉珠開發商 今年股價升9倍

Gungho的最新市值達112億美元,已超過不少當地傳統大企業如日本航空,一度更超越最大遊戲開發商任天堂,雖然Gungho的收入仍只及任天堂三分之一,但首季收入錄得9倍升幅,相較任天堂的1%,儼如龜兔賽跑,難怪市場炒得如癡如醉。再一次說明,未來的遊戲世界,是智能手機的天下。
我之前也說過,遊戲公司很容易成為霎眼嬌,一炮成名之後無以為繼,過去Zynga的Farmville如是,OMGPOP的Draw Something如是,Rovio的憤怒鳥、King的Candy Crush也令人擔心黔驢技窮無以為繼。不過,Gungho與他們的不同之處,在於2005年已在大阪交易所掛牌,而非冒起後才以高估值集資上市,故此今次中頭獎,街外股東完全可以分享其成果,不要說去年股價升幅70倍,就算今年追入仍有9倍回報,市場上有多少股份能有幾十倍回報,所以之後的結果如何,對小股東也有交代。

Gungho早已上市 未虞走樣

再者,Gungho早早上市的經驗,還有其他新晉遊戲股所沒有的好處,就是證明了不會因為上市而分了心,創新能力依然不減,通過了一般科網公司上市前後兩個樣的壓力測試。
不能不提的是,Gungho的主席孫泰藏(Taizo Son),為軟銀主席孫正義的弟弟,私人持股28%股權,40歲已成為億萬富豪,可謂一門雙傑。
哥哥的軟銀於2002年入股公司四成,今年中再增持至58%,令Gungho成為軟銀的附屬公司。Gungho的炒味,或多或少也與軟銀這靠山有關。
孫正義這位在科網年代,常被人與李澤楷相提並論的科網巨子,近年投資得心應手,竟然隱隱然有股神點石成金的魔力,買中弟弟的遊戲公司還可說是近水樓台,但持有阿里巴巴36%股權,是這隻即將來港上市的網股巨無霸的最大單一股東。再加上膽粗粗過江收購美國第三大流動網絡商Sprint的交易,於多方企圖橫刀奪愛後最終仍然力保不失,氣勢之強,一時無倆。
如果看好阿里巴巴上市前景,這隻阿里巴巴的爸爸,其爆seed的能力,不可小覷。

丘亦生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724/18346368)

一年升54倍的股票

 

其實你望清楚的話,52週低位是¥1850,52週高位是¥163,300,即是隻股票高低位差88倍!!!**驚嚇**

猩猩買股票跑贏指數

10 Wednesday Jul 2013

Posted by Platoooooo in July 2013

≈ Leave a comment

Tags

金融雲端, 跑贏恒指, 丘亦生

金融雲端:13種跑贏恒指的方法

港股弱過藥煲,強積金今年又見紅,散戶只能以no eye see的取態來keep住平常心。不過現時樓又貴、息又低,難道連股票都不沾手?如果告訴你,有13種跑贏恒指的方法,心情會否好過一點?
現時全球最流行的股市指數,都是以市值來計算成份股比重的,以恒指為例,滙控(005)的市值較大,其佔恒指的比重亦較高,影響恒指的能力亦大。
不過,這種方法有潛在缺點,就是大價股會主導指數,相反細價股則瑟縮一角。再者,近期股價強勢的股份,比重亦會隨股價自動上升,相反,弱勢股則自動減磅,隱隱然有高追低沽的效果。
最近便有學者針對這弱點,研究會否有其他招數較市值加權更優勝。倫敦城的卡斯商學院(Cass Business School)三位學者,以1,000隻市值最大的美股於1968至2011年的回報數據作基礎,研究了13種另類指數計算方法,發現用這些方法編制的另類指數基金,全部跑贏傳統指數基金,有些甚至贏回報之餘,連風險都賺埋。

隨機抑或計數 表現皆標青

13招中包羅萬有,有些是化繁為簡,也有些是要求大量數據運算的。最搞笑莫過於隨機決定比重,相當於找一隻猩猩擲飛鏢,來決定成份股的比重,竟然同樣跑贏。亦有按股價波幅來決定比重的,波幅高的比重較高。
研究中最強的兩式,一為反璞歸真的相等權重指數,舉例恒指有50隻成份股,此法規定每隻佔指數比重一律為2%。另一強招則是用公司的財務數據如營業額、盈利、賬面值、股息及現金流的不同指標來計算權重,效果一樣又白又滑。
由於相等權重較簡單,我粗略以恒指來做實驗,假設三年前向每隻恒指成份股下同一注碼,則三年下來連同收息,其總回報為39%,果然跑贏期內盈富基金(2800)的總回報15.5%。想想這其實並不奇怪,因為期內恒指加入了不少強勢股,部份新貴升幅相當驚人,讓銀娛(027)、旺旺(151)與滙控、中移動(941)等並駕齊驅同台演出,前者的爆炸力當然會谷高回報。市值權重指數的不堪一擊,原來早為投資界利用作賣點,衍生出聰明啤打系數(Smart Beta)的概念。
啤打系數是投資組合回報相對大市指數的表現,聰明啤打的指數基金,則泛指不跟隨市值權重的另類指數基金。

耕開有人爭 實戰待考驗

《華爾街日報》最近引述基金公司貝萊德(BlackRock)的統計,指今年首5月,流向美股上市指數基金的新錢中,有43%鍾情聰明啤打指數基金,比去年全年的20%增加逾倍。雖然如此,聰明啤打基金管理的資產,仍只有1,420億美元,相對於傳統指數基金及主動基金仍只是小水滴。
我認為,這13招雖然都號稱可以跑贏股市指數,但畢竟未飽經市場考驗,在紙上看當然華麗,但在臨場實戰中是否有同樣發揮,可能完全是另一回事。
交易費用、流通量都可能令看似超強的一招變得破綻處處,再加上耕開有人爭的因素,當大量資金湧向同一套策略,再好的武功也會被睇穿睇透。
從另一角度看,當傳統指數基金仍然揮低逾半數主動型基金經理,而聰明啤打指數基金又以一山還有一山高的姿態,砌低傳統指數基金,基金經理要增值,面對的大山似乎越來越高了。

丘亦生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709/18327662)

Cass Business School

我都認為現在的指數多是市值大、流通量大的股票會所佔成份較大,是執行上的需要。如果每日成交額都入五強的股票和每日成交量都一百大不入的股票都是佔相同比重的話,後者容乜易被人炒到上天?!

但作為老散,你又買得幾多?所以有興趣的可以考慮文章中所講的方法,平均買各隻成份股自製指數。當然,這樣子買的話交易成本就比買指數 ETF 貴得多啦!

BTW,成日都話「猩猩擲飛鏢都跑贏… 」有無人研究過猩猩是不是擲飛鏢跟買股票的天才?!

蘋果的神話

21 Wednesday Mar 2012

Posted by Platoooooo in March 2012

≈ Leave a comment

Tags

AAPL, 金融雲端, 蘋果, 丘亦生

近來讀得多有關蘋果 (AAPL) 股價見頂報導,又見它這兩個月爆升得這麼快,都有點兒心思思賣了它袋袋平安。不過這篇文章提醒我不要太短視。

金融雲端:我仲信蘋果

2012年03月19日

乘着新 iPad的推出,加上 iPhone4S的熱賣,蘋果股價最近創出 600美元新高,市值趨近 5600億美元,拋離埃克森美孚的 4000億、 IBM的 2400億,甚至比所有美國零售股加起來都要大。《金融中心》版於去年 8月開張未幾,我已經為文唱好蘋果,指蘋果雖然大,但可以更大,當時蘋果股價 300多美元,想不到這半年升勢似火箭。今次有更多人用「大數定律」、「增長的極限」,甚至是「 5000億的咒詛」來試圖說服我,蘋果已變成大牛龜,我偏唔信邪,繼續 Buy。

個餅越造越大 未虞減速

蘋果過去三個月已升 55%, 2月底才破 500美元,不足一個月又闖 600美元,升得這樣急,短期難免回吐唞唞,但不代表無以為繼。

我知道,我知道,對於一隻去年銷售額 1280億美元的公司,要持續逾四成的增長率,已經代表今年要多做 500億美元生意,講就容易。有分析員甚至講︰「再繼續這樣的增長,遲早地球上每個男人、女人、兒童、畜生及石頭都要買一部 iPhone。」市場顯然認同,蘋果的大已構成問題,所以蘋果越大,市盈率就越縮,由 2007年的 25倍,變成現時的 13倍。
蘋果減速,確實是遲早問題,但我仍認為時辰未到,因為我還見到蘋果的市場不斷在變,在擴大。蘋果在主宰網上音樂、智能電話、平板電腦之外,仍在不斷開拓疆土,早前推出的應用程式 iBooks 2,便着眼於教科書市場,而 iPhone 4S的強勁鏡頭,也嚴重侵蝕了儍瓜機市場,一月份四大日本相機生產商的付運量較對上一年便急跌一成, Sony的數碼相機銷售,更加是 2009年以來最差。
另一個新疆界則是企業應用市場,通用電器及國防公司 Halliburton最近均容許員工,在工作時使用 Mac機與 iPhone,以代替 PC及黑莓手機。 iPhone與 iPad的商用發展潛力,仍然是未開發的新大陸。

蘋果正不斷重新定義市場的疆界,在過程中打造不同的平台,夥拍不同產業來提供內容及應用。最初蘋果開拓的智能手機市場,可能只是電子手賬及傳統手機市場的結合,但未來卻可能包攬數碼相機、手提攝錄機、多媒體娛樂、秘書服務、社交網絡、電子錢包等等市場。劃分的市場越大,蘋果可以分到的餅也越多。

鋪路派息 基金肯定搶貨

再者,蘋果還遠未達到人人一部 iPhone的境地,蘋果現時在美國的智能電話市場份額是 30%,但在全球市場中,每 100部智能手機只有 19部是 iPhone。新興市場中介乎 25至 34歲的智能電話一族,人口比西歐及北美多 14倍,蘋果擁有的絕非單單中國故事,也是巴西與俄羅斯的故事。
蘋果的減速不但未見兆頭,我說蘋果隨時還有重估的可能。蘋果現時的千億美元現金,折合近每股 105美元,預計還會一路飆升。行政總裁 Tim Cook今年情人節時露口風,為派股息鋪路:「我會是第一個承認,我們的現金已超過每日營運所需……因此我們正積極地檢討,我只要求一點耐性,讓我們可以謹慎從事,為股東作最佳決定。」

其實蘋果的增長,從來不是靠大投資或大收購而來,即使決定首度派息,與增長見頂並無關係,反而之前一大批因為蘋果不派息而不可沾手的保守型基金,可以解禁吸納。事實上,目前已有不少基金如中小型股基金、高息股基金與退休基金等玩擦邊球,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側側膊持有蘋果的股份,儘管蘋果既不派息,亦非細價股。

即使如此,蘋果貴為全球最大市值股份,但在很多美股基金的投資組合中,持倉往往偏低,連十大持倉股票都不入。一旦派息,更多基金可以名正言順吸納,估值可望重估。瑞信曾估計,若蘋果派息,市盈率有機見 15倍。

業績佳現金多 未見泡沫

其實,我不信邪的最重要原因,是蘋果依然不貴。如上面所講,蘋果這幾年的股價升值,是在市盈率不斷下跌中出現的,意味蘋果的股價,主要是靠盈利的急增來支持。一家手持過千億美元現金的無負債公司,業績對辦,市盈率與大市相若,恕我鼻塞,我實在聞不到一點泡沫或炒燶的味道。

丘亦生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20319&sec_id=15307&subsec_id=15320&art_id=16168373&cat_id=15523460&coln_id=15523464)

Come like my facebook page!

Come like my facebook page!

Recent Posts

  • 大市要回氣?
  • 其實股災又有咩好怕喎
  • 臨近歲晚,兩隻炒股
  • 真的爆冷了
  • 邊有咁多黑天鵝

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to follow this blog and receive notifications of new posts by email.

Top Clicks

  • None
March 2023
M T W T F S S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 Nov    

Blog Stats

  • 139,247 hits

網誌排行 Top Bloggers

Blog at WordPress.com.

Privacy & Cookies: This site uses cookies. By continuing to use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their use.
To find out more, including how to control cookies, see here: Cookie Policy
  • Follow Following
    • Plato @ Investment
    • Already have a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in now.
    • Plato @ Investment
    • Customize
    • Follow Following
    • Sign up
    • Log in
    • Report this content
    • View site in Reader
    • Manage subscriptions
    • Collapse this bar
 

Loading Comments...